圖片:邱馨慧提供
原文刊載於:有機誌第76期
距離台北車站不到十五公里的土城彈藥庫,有個輝要無毒菜園,裡面潛藏著一位優秀的青年農夫-邱奕豪,七年級後段班的邱奕豪,是輝要無毒菜園主人邱顯輝的兒子,去年退伍後,加入爸媽兩人小組,成為有機慢活三人行。
退伍後,畢業於資管系的邱奕豪本來打算找份工程師的工作,幾個月過去了,發現工程師的工作需要輪班,日夜顛倒,生活作息不正常,犧牲了健康,薪水又和22K差不了多少 ,和爸媽討論過後,決定踏入菜園,開始了農夫生活。
爸爸亦師亦友般地帶著奕豪在菜園裡學習,傳承寶貴經驗。邱家三人行的工作和他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每天跟著太陽一起作息,在五六點晨曦微微照在菜葉上時,也就是他們一家人開始工作的時候,拔菜、除草、整地、育苗、作有機堆肥、送菜、和客戶介紹等等,奕豪樣樣來,從過去的小幫手,到現在漸漸上手,能獨立作業,看在輝哥(爸爸)眼裡,滿是欣慰與驕傲。
十點至下午兩點,日頭赤炎炎,是固定的休息時間,三不五十與土城彈藥庫其他夥伴們喝杯自產現磨咖啡,話家常,這裡離土城捷運站只有十分鐘的距離,卻有個桃花源,讓這一行人踏踏實實地過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悠然生活。
農夫這份辛苦的工作,對奕豪來說,雖不是件易事,但也不是苦差事,凡事都正向面對的他,當被問到最辛苦的部分時,想來想去,答了句:真的沒有耶。倒是答了句:做什麼像什麼,各行各業都有其辛苦處,認真盡本分,這可是傳承自老爸的人生態度。問到這份工作的優點是什麼時,奕豪霹靂啪啦講了不少:不會有老闆限制、工作自由、不需要忍受城市裡的車水馬龍、空氣污染,有的是一片忍不住將鞋子脫下的淨土,定期親自到府來買菜的客戶們,也忍不住多吸幾口新鮮空氣。
多了一個得力助手,讓老爸輕鬆不少,雖然不是道道地地的農家子弟,過慣了順應大自然時節的有機生活,自然而然地生活的時速表也慢了下來,需要和想要也勾勒出清楚的交界, 與同輩的朋友、同學相較起來,工作時數反而少了多,也有那麼一點服務業的意味,假日的市集擺攤,需要出動邱家另外兩位女兒,有人顧攤、招呼客人,有人留守在農田裡,接待親自到訪的顧客。像極了過去農村生活中,一家好幾口分工合作、相互支援的緊密生活。
邱奕豪選擇回鄉,或許是老天的刻意安排,也是老天的眷顧,有多少人家裡就有一塊田,讓我們可以多一個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尤其在新北、台北市中,僅存的農田有多少?對於想要以農夫當終身志業的邱奕豪來說,他最擔心的還是土地徵收的魔爪,雖然目前預定徵收面積已縮小,暫時不會影響到土城彈藥庫,但這片具有豐富生態多樣性、人文歷史以及多年來的有機農業發展的寶地,是否能永久遠離徵收、逃離水泥牆的夢魘?仍是當地居民心中放不下的憂愁。
走一步算一步吧!問題來了再上戰場抗戰,現今輝要無毒菜園與博仲法律事務所合作的CSA社區支持型農業提供了穩定的客源,定期向其採購,且固定提撥基金,讓消費者與生產者一起承擔天災的風險,減少銷售的困境,這也都是吸引邱奕豪選擇回鄉務農的重大拉力,畢竟這小小的三分地,需要提供三人份的收入,市集販售、散客等,不是長期穩固的收入來源,社區支持型農業重拾了在都市中消失的人與人間的緊密與信任, 也縮短了食物里程、拉近了人與食物的距離,且保障了農民穩定的收入。
輝哥對於青年回鄉務農充滿信心,他說道:96年在花蓮農改場上課時,近五十歲的他是在場所有學員中最年輕的,到了101年,他到了台中農改場進修,他竟然成了LKK,四十多位學員中,有一半的學員是三十歲以下的,有些是想遠離塵囂,享受田園之樂,有些是想給孩子一個乾淨的環境長大,每個青年都有各自獨特的故事,最後都很有勇氣地離開了舒適圈,實際體驗粒粒皆辛苦的辛勞。輝哥樂見後起之秀越來越多,也希望政府能積極協助青年們發展成「農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