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東部公路蘇澳花蓮段(以下簡稱蘇花高)於民國89年2月24日經行政院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決議有條件通過,但至今是否興建之議題仍爭議不休,除了政治角力外,最大之關鍵在於蘇花高對環境之衝擊及東部地區發展之需求,本文即從2006年10月交通部所提「台北與東部地區間運輸系統發展政策」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註1),提供個人淺見。
依環評影響評估法第26條規定:「有影響環境之虞之政府政策,其環境影響評估之有關作業,由中央主管機關另定之」,而交通部所提「台北與東部地區間 運輸系統發展政策」環境影響評估,即係依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第3條第7款規定辦理,雖名為台北與東部地區間運輸系統發展政策,但各界所關心的主 要問題,仍是在於蘇花高興建與否及其可能之替代方案,姑不論交通部目的是否係為蘇花高興建舖路,其提出本件政策環境影響評估,應先予以肯定,蓋透過政策環 評,才能有更多面向的分析,也才能得到更多不同的意見,相對於大部分個案環評書件之草率,台灣有太多政策環評之需求。
東部最有價值的是什麼?
不可否認的,筆者的預設立場是反對蘇花高的興建,基於這個前題提出的看法,當然不是客觀的,但較之於大部分以客觀分析的名義,隱藏主觀、甚至不 法目的之環評案件分析,至少是真誠並發於天性的。筆者從事環境議題相關工作最常遇到的「帽子」就是:「經濟要發展,一定要建設,建設之首就是交通,反對交 通建設,就是反對發展經濟,就是置民眾生計於不顧。」本件政策評估說明書中,以3個發展程度為不同情境,提出各種方案,而在最樂觀發展的情境3,主要發展 重點及目標設定是厚植產業發展條件、利用東部地區資源,發展優勢產業,引進高科技資源,創造就業機會等,不論主建議方案或次建議方案,都是建議興建蘇花 高,似乎同樣是依前所述及之邏輯,可以想見的,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則蘇花二高,恐怕是指日可待,我們想問的是,東部地區最有價值的是什麼?如果是便宜的土 地可炒作、廉價的勞工剝削,用不完的天然的資源可以興建科技大廠,那麼,就算是蘇花二高,也是不夠用。東部地區最得天獨厚的就是在於隔絕於現代文明污染之 外,保留自然的那一份天真,那一種美,政策評估說明書中,並未提及一但打破隔絕,文明污染可以直通東部地區的那一天,東部地區剩下什麼?筆者很清楚的明 白,就是地皮、勞工和資源。這也就是為什麼有蘇花高的必要了。而積極支持興建的花蓮縣議會表示:「花東有世界第2大石材產業、良好的國際港、台灣最大的水 泥工業區及豐富的農林魚礦資源」似乎也說明了一切。
東部居民要的究竟是什麼?
依政策評估說明書的推論,在不引進高科技產業的情境2,保有東部地區獨有的觀光資源,評估書亦並未建議興建蘇花高速公路,那應該問的是東部地區 的居民,要的究竟是什麼?是要忍受污染、噪音,犧牲身體健康,然後換來一點點的「回饋金」嗎?這種故事在西部已經層出不窮,難道在東部要再重演一次?花蓮 縣政府代表於會議中表示支持蘇花高,並表示「若沒有興建蘇花高,則勢必仍然難以吸引觀光客到花蓮。」,刻意將蘇花高的興建和觀光發展相連結,不說明其他副 作用,不提醒民眾蘇花高的真正目的是什麼,難說非傳統愚民政策的遺毒。本協會理事長即現任環保署環評委員文魯彬律師一再強調環境基本法第2條第2項「永續 發展係指做到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之發展。」,西部的經驗告訴我們,高科技和高污染幾乎是劃上等號,而真正永續的發展,是和大自然取得 平衡共存,東部地區有這麼好的機會,為何不把握?靜宜大學生態系教授陳玉峰調查指出,花東海岸地區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令生態保育界十分痛心(註2)。這是 現今沒有蘇花高的情境,將來若有蘇花高可以直通東部,應該會是另一場浩劫。
北宜高通車後為宜蘭帶來了什麼?
觀察北宜高通車後,最令人驚訝的,竟然是副作用,礁溪宜蘭觀光客銳減,而因一日即可來回,旅館民宿業者叫苦連天,蘇澳雖獲其利,但相對帶來的物 價上漲及品質下降,卻讓當地人不滿(註3)。而科學園區現在準備開始進駐宜蘭,集合式住宅也越來越多,今日是台北宜蘭一日遊,屆時宜蘭變成科學園區大城的 時候,就是宜蘭花蓮一日遊。淡江大學運管系張勝雄教授就表示:「不能僅考慮運輸系統本身,要納入產業並有配套措施,甚至是區域的發展,因為運輸建設不見得 對地方發展有利。」期待蘇花高的花蓮縣政府,有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還是故意隱瞞這些問題?東部地區的居民真的無條件的希望興建蘇花高嗎?從大部分的民調 看來,東部地區居民是贊成興建蘇花高,力主興建者,也大都以近八成的花蓮人同意蘇花高為主要理由,但是民調的對象是否就相關事實有全盤的了解?就負面的影 響及替代方案的可行性是否知悉?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該民調有何意義?不要說是蘇花高,舉凡國際賽車場、遊艇碼頭、甚至於晶圓廠、面板廠,應該大部分都會 贊成吧!難道都要興建嗎?而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即表示:「希望花蓮縣民深入探討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好山好水有別於西部,才會有觀光客前來東部渡假,如果發展的和西部一樣的人潮如流,空氣 污染嚴重如西部各大小城鄉,遊客卻步,且如形成台北、花蓮因國道半日,一日遊的生活?還有誰願意留在花東住宿觀光。」類此副作用,應先告知受調查者,才會 真正思考自己的未來。
蘇花高難道是惟一選項?
評估說明書中,並未提及962億的預算,若是移作改善花蓮之用,所可能帶來的效益,92年洄瀾夢想聯盟電話民調,單純問及是否贊成蓋高速公路 65%贊成,但若改問如果不蓋高速公路,而把962億移作改善花蓮的地方建設費用,則只有34%贊成,有50%反對興建蘇花高,其實筆者相信花蓮人應該也 知道問題在那裡,觀光資源的發展,不是靠交通,如果有足夠的吸引力,排隊也要來,如果沒有吸引力,再多交通建設,也只是方便「過路」和「掠奪」 ,只是現在行政資源操之於政客,蘇花高似乎是惟一選項,所以就算蘇花高是毒藥,也不得不以之解渴。
前述民調和大部分的民調結果是不同的,但看完各家的民調結果,筆者想到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及和平村,在30多年前,水泥公司來的時候,要他們放棄耕作權, 並且表示可以提供工作機會,他們以為土地會還他們,他們以為,子孫都可以在水泥廠工作,有些人因此興高采烈的簽名放棄,也得到些許「回饋金」,換來的卻是 永遠喪失耕作權以及受水泥廠污染而無法耕作的四周環境。子孫呢?有多少在當地工作?現在,我們看到一堆美麗的數據、說詞和民調,真的和當年很像,難道這就 是花蓮的宿命?我不知道蘇花高興建之後,真正受益的會是誰?是財團、大地主、包商、還是和包商關係良好的政客?但是受害的,我很清楚會是誰。當然,如果回 饋金是花蓮人想要的,就另當別論。就如同社論對高鐵的批判:「我們一般市井小民其實不需要對高鐵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與幻想,也不要輕信政治人物所描繪的 那些過於天真的願景。產業部門、區域發展、與社會階級之間的差距,不會因為高鐵就可以解決。我們需要以更批判的觀點來理解高鐵,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同時造就 空間與社會的均衡發展。」(註4)花東地區的未來,是不是也不應輕信政治人物所描繪的那些過於天真的願景!
(註1)評估說明書請參照環保署網頁 http://ivy3.epa.gov.tw/eiadoc/eiaweb/others/content.asp
(註2)2007-01-04╱聯合報╱第17版╱花蓮文教╱記者劉明岩∕壽豐報導
(註3)2006-12-04╱聯合報╱第18版╱宜花東新聞╱記者戴永華∕宜蘭報導
(註4)2007-01-04╱聯合報╱第11版╱民意論壇╱顏亮一∕逢甲大學景觀所助理教
陳柏舟 200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