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議
NGO幫忙劃重點
88氣候變遷行動請爸爸加油記者會
新聞稿
時間:2024年8月7日(三) 上午9:20~9:50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 102會議室
主辦單位:民間氣候監督小組(簡稱:氣督督)
輪值召集團體: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小組成員: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海洋公民基金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當前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日益嚴峻,台灣同樣面臨氣候變遷的衝擊,依COP28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共識 (The UAE Consensus) 針對調適所通過之「全球氣候韌性架構」(Framework for Global Climate Resilience, FGCR),各國需於 2027年 建置完成監測與氣候服務系統、2030年前 達成風險評估及基於科學之調適應用,民間團體深感責任重大,對於總統即將召集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表示高度關注與肯定。這是總統首度以最高層級主持的氣候變遷對策會議,顯示政府對此議題的重視。然而,我們也對會議議題的聚焦方向表示憂慮,特別是擔心在面對即將來臨的AI產業浪潮時,會忽略過去明訂的國家政策,如非核家園、能源轉型及2050淨零排放等關鍵目標。
即將於明日(8/8)召開的氣候變遷委員會中的委員,有許多已經當爸爸,或是當阿公了,在此祝各位父親節快樂的同時,也希望各位爸爸們能以實際行動為下一代的氣候環境思考更友善的因應政策。我們是一群由關心氣候變遷的NGO、學界及各界民間的聲音,希望藉由提出氣候變遷委員會政策建議外,也希望從民間角度協助政府在委員會召開前劃定重點。我們誠摯邀請各界媒體朋友蒞臨採訪,為台灣的氣候變遷行動貢獻一份心力。
大直高中三年級學生潘采紅呼籲,在88父親節開會的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爸爸們別讓下一代失望」。二十幾位委員當中,有很多都當爸爸,甚至當阿公了,預祝父親節快樂,但是也希望你們的決定,不要讓下一代失望。
她說,媒體都集中在「核電」的爭議上,核電佔全世界或台灣的發電比例並不高,我們可以向前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更關鍵的事情上面,像工業用電的電價是全世界倒數第二便宜,很容易造成浪費,不改變的話,要怎麼節能減碳。
氣候變遷法制訂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很多企業的永續報告書也說2050淨零排放或中和,是認真的嗎?她想問政府官員,和企業界的代表,如果電價不合理化,要如何做到2050年淨零排放的承諾?若繼續全世界倒數第二便宜的電價,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溫室氣體排放。
她認為:氣候變遷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特別是調適的面向。國家科學報告,很清楚提到,夏天會提早到,冬天會延後來。高溫也是所有人最有感的,上上禮拜颱風來之前,整個台灣都變成烤番薯。雖然「班班有冷氣」,但是我們也會走在路上,需要城市降溫,處理熱島效應。大家騎機車等紅綠燈都想躲在樹下,既然要城市降溫,就要保護更多的大樹,給大樹更寬的樹穴,以免遇到颱風就倒下。政府應該避免熱死人、尤其是沒有錢裝冷氣的窮人,希望你們可以提出對策來。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秘書長高茹萍表示,我們充分瞭解台灣即將邁入AI科技島的時代,繼台積電領銜的半導體產業鏈扮演台灣護國神山的角色後,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深知產業發展對台灣的重要性,但我們也希望政府在支持AI與半導體產業的同時,不要忘記制定相關規範,有效監督這些用電大戶應該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我們認為政府有義務監督並提高企業應使用10%綠能的責任,並應充分揭露企業使用綠電的情形,以徵得公信。
此外,台灣綠能謠言滿天飛,很多不實訊息如「太陽光電板有毒」、「台灣海洋插滿千千萬萬支風機」等經過網路及媒體不斷散播,已嚴重影響一般民眾對再生能源的認知,這也使得我們與國際上以再生能源作為應對氣候變遷有效解決方案的認知差距越來越大。我們認為政府應從教育部、環境部及能源署等單位著手,提升公民對能源轉型及氣候變遷的行動意識。
有關再生能源的相關資訊,我們建議童子賢應多向經濟部能源署查證,不要輕易使用不正確的綠能訊息。對於2025年20%再生能源目標無法達標的問題,還有許多困境需要解決。我們認為應檢討不利於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例如:離岸風力國產化目標的過度保護,這甚至招致歐盟向WTO提起訴訟(註一)。政府應努力完善再生能源的相關配套措施,而不是選擇核電這一錯誤方向。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創會理事長何宗勳表示,受邀擔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的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創會理事長何宗勳也出席記者會表示,面對全球危機,這是國家責任,也是總統無法迴避重大挑戰。台灣首先面對就是國際2030減排43%挑戰。對於賴總統願意成為推動掌舵者,親自領軍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這點個人表示認同與肯定。針對案由一「氣候變遷對全球及台灣的影響衝擊評估報告」,會提出五點,分別是:一、希望短期內能制定「2030淨零減排43%」行動綱領綠皮書。並整合各部會,挑選出效益最高、最具創意與有感「十大行動方案或政策」。二、公務人員強化「氣候變遷」專業職能。三、擴大「公民參與」成為全民DNA。四、全面性對話與共識,在凝聚全民共識之時,可透過「中性第三者」來與環保團體與政黨進行良性對話,共同來解決台灣面對問題。五、環境正義是氣候變遷因應法的重要立法原則。
在第二案「台灣電力供需的轉型與挑戰報告」,會將今天發言團體意見彙轉達。針對缺電部分,為解決缺電問題,我也認同這次委員會的基本立場是任何可能方案都不排除,這樣才能進行社會對話與找尋共識。而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任何公共政策討論,「公民參與」都是非常重要,而公民「參與過程」也要關注到「社會正義」,尤其「邊緣弱勢」者。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台電選擇「台東達仁」與「金門烏坵」遭當地反對。台電承諾蘭嶼達悟低階核廢料2002年前要移出,跳票至今。更不用說高階最終處置場。有委員主張發展核電,也應提出解決核廢料具體方案,去遊說地方,而且非核家園既然是共識,也寫入環境基本法,如果核電要延役,就要參照「低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經由「公民投票」方式來處理!我也會建議總統安排關心核電的委員到蘭嶼「低放射性核廢料貯存場」考察。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協和燃油電廠今(2024)年底除役後,廠址應直接轉型為「再生能源+儲能」能源轉型2.0示範園區,並將「協和四接」的開發經費,轉投入「節能」、「能源管理」、「儲能」及「再生能源」等「永續四能」,以此展現政府的減碳決心!
協和電廠去年發電量只占全國用電量0.8%,兩部機組裝置容量共1GW,使用率僅28.69%及26.52%,對照賴總統「工業用電省30%,相當於全國節能18%」、「用電大戶省10%,約可省下2GW」等政見,一定可以省下。經濟部應落實賴總統「深度節能」政見,取代改建協和燃氣火力電廠。
協和燃氣新1號機預計2030年6月商轉,新2號機至2033年底仍無商轉規劃,而政府訂下2030年減碳24±1%目標,民間倡議提高至40%,實不該邁向淨零轉零的路上,興建每年排碳623萬公噸的協和燃氣電廠,成為減碳絆腳石。
況依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未來夜間備用容量均超過280萬瓩,2030年後,即使扣除協和,夜間備用容量仍高達866萬瓩以上,夜間備用容量率亦超過20%,就算不蓋協和四接,電力也顯然足夠,更應放膽改革,以永續四能取代協和四接。
海洋公民基金會董事長胡昭安表示,明天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第一次開會,是八八風災的十五周年。八八風災很清楚是氣候災害,去年小犬颱風重創蘭嶼也是,上個月的凱米颱風都是。受災第一線的原住民、山區、離島、沿海地帶,其實溫室氣體的排放責任都很少,卻為全民承受氣候災害。
氣候變遷因應法特別標舉「環境正義」價值,中央的氣候變遷調適政策,應該依據國家科學報告,更多投注在災害風險高、排放責任少的地區,幫地方政府強化氣候專業職能。賴清德總統應該以國家安全高度,針對易受災地區提出因應對策,讓人民能夠安居樂業。
氣候災民也不只是人民,海洋生物也是氣候災民,我們不僅為高風險地區的人民發聲,也為不能說話的動植物發聲。凱米颱風重創澎湖西嶼,近期吉貝的珊瑚有白化現象,我們都很擔心2020年酷夏的白化,和2008年的寒害,會因極端氣候一再重演。依據國家科學報告,海水溫度每提高一度,小卷的漁獲量就會減少一成。
澎湖境內沒有任何一家製造業或服務業達到碳費徵收標準(2.5萬噸),但是我們和這裡的海洋生物卻默默承受氣候災害的風險。依據環境正義原則,高排放產業要負起減量責任,請與會的企業界代表們拿出責任和良心,碳費不能再拖,費率也不能偏低。在全世界ESG主流化(環境、社會、治理)的趨勢下,絕對不能一手把永續報告書寫得很漂亮,說要淨零排放,另一手卻暗地阻撓碳費徵收和電價合理化。
八八風災的十五周年,請賴總統勿忘氣候災民,也請企業負起減碳責任。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1.5度糧食生產與消費轉型 永續棧 TSH@NPUST 負責人 簡赫琳教授表示,氣候變遷難題屬於公共政策中的棘手問題 (wicked problem),往往解決了一個問題,卻產生了另外一個或多個衍生社會生態系統問題,傳統的線性思維及單向的因果關係分析已無法解決氣候相關棘手問題。急需要加強培訓各級公務人員系統思考的能力,鼓勵中央跨部會及地方政府協作,並設計以永續問題導向為主的跨部會管考機制。
氣候變遷因應不應該只有聚焦在工業轉型,農漁業及服務業轉型也很重要,特別是糧食生產與消費系統佔碳排的三分之一左右,台灣全體的消費者也可扮演減碳和調適氣候變遷很重要的角色,除了要加強投資在培力消費者行為轉型,也更要加強多元利害關係人及公民參與各種重要的氣候因應相關政策制定過程及政策執行,並有意識地隨時注意到「公正轉型」議題,特別是要包容及扶持永續轉型中的各種轉型人類與非人類的受害者,例如各種生態系統。
註一:WTO 7/26 舉行爭端解決小組會議,歐盟認為台灣對離岸風力發電招商案的國產化要求違反 WTO 規定,在會中要求與台灣進行爭端解決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