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全球風能日
蠻野編輯部
2024/06/19

6/15全球風能日 (Global Wind Day)

【風起,起風】


海景第一排白色風機


乘車沿國道3號南下,如果窗外開始出現白色的風機,就知道已經到苗栗了!

這些風機屬於竹南外海的離岸風場,是台灣第一座正式商轉的示範風場,離岸最近僅兩公里,在陸上即可輕易看見。2025年離岸風電累計設置5.6GW,是台灣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而設定的短期目標;而這些風機,可以說,正是這條淨零碳排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亦顯示台灣離岸風電如火如荼展開興建。


海裡生物與水下噪音


對於國家來說,這些風機是能源轉型的標誌;對於南北往來的車輛而言,它們可能只是漫長旅途上一晃而過的風景;但對於海裡的生物,風機是帶來生活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生物學家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在其作品《傾聽地球之聲(Sounds Wild and Broken)》中寫道:「對於水中生物,聲音是視覺、觸覺、本體感受和聽覺。牠們離不開水,幾乎也不可能躲到幾百公里外。打樁機連接每個神經末梢和細胞,每分每秒,連續幾個月向它們灌注強烈的爆破力」。


你能忍受幾分貝


風機打樁噪音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已經不再是新鮮的議題,只是無法超越自己的經驗去想像他者的生活的人類,依然時常追問,鯨豚在海里聽到的160分貝,相當於我們在陸上聽到的哪種噪音?只是可能,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是錯的。聽覺於人類而言不過是眾多感官中的一種,但對於鯨豚而言,聲音卻決定著它們存在的方式。我們往往喜歡通過類比來試圖理解,但有時候並不存在類比的基礎。


風兒力量溫馴又彪悍


6月15日是全球風能 日(Global Wind Day),由歐洲風能協會(WindEurope)和世界風能協會(GWEC)設立,旨在發現風能的力量,以及風能對重塑能源系統、減碳、增加就業和經濟成長所具有的可能性。只是風能影響的不只是人類社會,在慶祝風能為人類社會帶來的種種益處時,也應該留出一點時間與空間,去想像同受其影響的其他生物的生活。


監督離岸風場政策孜孜不倦

蠻野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