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灣不需要另一條高速公路:停止高速公路的開發興建,並從生態角度檢討新闢道路的必要性。
(1)道路的開闢對生物的生存權造成威脅,改變了森林的植被,也影響仰賴森林生存的生物。道路將完整的棲地一分為二,棲地的切割造成動物活動的領域縮小,生存空間被壓縮、基因無法交流等等問題。
(2)一條道路也許所佔面積不大,但是對生態和景觀卻是影響重大,以常見之山坡地開挖為例,開闢一條道路必須削去半片山頭,涵養水源功能喪失、土石流與坍方從此無法避免。
(3)城市中的高架道路,除了像是美麗臉龐上的疤痕一樣礙眼,更為沿線帶來噪音及空氣污染。
(4)我國地狹人稠,地形上平原少山地多,高速公路必須穿山越嶺施工,北宜高穿過雪山、坪林水質水源保護區;蘇花高穿過國家公園、景觀保護區、行水區、原住民保留地、森林區、山坡地保育區等,施工難度及危險度均高,然而,即使順利完工,也不過是將更多的車輛及污染引進美麗潔淨的鄉野,原意或許是平衡城鄉發展,結局卻是加速人口外移。
2.「捷運」不僅只有一種選擇:與現有公共交通工具結合,推動更經濟的大眾運輸系統。
(1)台北捷運系統每公里平均造價60多億,以目前搭乘率的票務收入,僅能維持台北捷運公司的操作營運,無法回收建設成本,未來還需更大一筆維修老舊車體的費用。
(2)縣市要求中央政府補助興建捷運,但搭配之大眾運輸網絡規模不足,其便利性及效益大打折扣。加上捷運票價較昂貴,最終恐怕要淪為載蚊子的捷運。
(3)為了使民眾願意利用大眾捷運、減少自行開車,借鏡韓國首爾、巴西庫里奇巴經驗,以「公車專用路權」為手段,並搭配先進、美觀車體,引進公車捷運(BRT),每公里造價僅約數千萬元,利用現有道路及公路規劃公車專用道,施工時間較興建捷運大幅減少,既避免隧道潛盾工程耗時危險、更不需建造醜陋的高架捷運,費用低廉且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