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膠運動第一擊:廢寶特瓶品牌調查發布
簡體字寶特瓶成港、台主要海洋廢寶特瓶來源
兩地環團促請生產商承擔減塑責任
(2018年9月3日新聞稿) 香港環保團體綠惜地球 (The Green Earth) 發起「短命膠運動 — 廢PET飲料容器品牌調查」,協同香港與台灣之環保團體在兩地共進行了16場淨灘行動,收集超過5,200個廢棄寶特瓶。在能識別品牌的四千多個瓶子中,簡體字品牌高佔66%。兩地環團共同呼籲,「寶特瓶等即棄塑膠已成為當下最嚴重的環境災難之一,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海洋塑料垃圾製造國,有責任敦親睦鄰大力減塑,同時要求飲料生產商訂定減塑目標,共同對應海洋廢塑料的危機。」
(台灣的海廢PET品牌調查研究於七月底由本會研究員與多個夥伴團體的朋友及志工們在澎湖花嶼、鳥嶼等地之海岸進行)
海洋每年吞進800萬公噸塑膠垃圾,寶特瓶更長年穩居十大海洋垃圾排行榜第一、二名。以人均塑料包裝廢物量計,美國、歐盟、日本最多,但以國家總製造量評量,中國則高居全球第一。環保組織「海洋保護協會」的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排到大海的塑膠垃圾,同樣世界第一,當局有必要承擔進取的減塑角色,例如推出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除政府政策,近年企業也逐步履行自主的減廢承諾。對此,兩地環團促請飲品生產商,訂定積極的減塑目標及時間表,具體訴求包括:
• 源頭減廢:推出「去寶特瓶化」產品,例如自助飲料機的販售模式。
• 改良產品設計:盡量採取單一物料,提升回收效率及廢料價值
• 做好回收:規劃自主回收管道,提升回收比率,並訂定回收所有出售產品的時間表
(圖為本會孫瑋孜研究員<左二>於今年7月底前往澎湖進行PET瓶海廢研究之過程,其他參與者亦為共同參與研究的夥伴及志工們)
初步調查結果發現,海洋垃圾無疆界,兩地發現的簡體字寶特瓶比例,不容忽視。台灣澎湖比例最高,全島四個監測站收集到近2,600個能識別品牌的寶特瓶,當中86%為簡體字,繁體字只有11%。至於香港的10場調查,簡體字飲品比例亦達38%。
(圖為本會孫瑋孜研究員於今年7月23日參與PET瓶海廢研究過程中,與夥伴及志工們在澎湖鳥嶼海岸線撿拾、分類的千餘支寶特瓶)
多次在澎湖淨灘的海洋公民基金會淨灘淨海專員 巫佳容稱,「不時會撿到一、兩千個寶特瓶,七成以上都是簡體字品牌」。她有點無奈地說,「不管怎麼撿,冬天一來,整個沙灘因著洋流和季候風影響,都會滿滿的都是垃圾。」她期待透過這次協作,推動飲品商善盡生產者責任,守護海洋。
綠惜地球 發言人表示,中國環保署聲稱95%的垃圾為香港自家製造,來自中國內地只佔5%,本會認為該比例值得商榷,促請環保署檢視調查方法,防堵廢塑料污染海洋生態。
這次調查透過收集灘岸的廢寶特瓶,統計其品牌、數量、來源地等信息,推動相關政府及企業,做好減廢。在2,938個簡體字品牌中,台資的「康師傅」數量最多,佔33%;其餘「四強」依次為「娃哈哈」、「農夫山泉」、「怡寶」及國際品牌「可口可樂」。至於「怡寶」,為華潤集團子公司,在香港發現的簡體字品牌中,名列第一。
(圖為本會孫瑋孜研究員於今年7月23日參與PET瓶海廢研究過程中,與夥伴及志工們在澎湖鳥嶼海岸線撿拾、分類之寶特瓶中,可明確辨認為中國大廠「農夫山泉」的礦泉水空瓶)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研究專員 孫瑋孜表示,「康師傅是中國具有相當規模的台資企業,在香港也有上市。這家中國飲品業大哥大,間接製造了大量寶特瓶垃圾,又『浩浩蕩蕩』漂回台灣和香港,說來諷刺。而今年又將是『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首次在澎湖舉辦國際年會;在海漂廢寶特瓶問題還無法透過台灣與中國政府部門協調解決前,儘管消費者也須負擔部分責任,但最該好好改革的是缺乏良好回收機制的企業。這些企業在荷包滿滿的同時,也應責無旁貸,擔起企業衍伸責任。」
(圖為本會孫瑋孜研究員於今年7月23日參與PET瓶海廢研究過程中,與夥伴及志工們在澎湖鳥嶼海岸線撿拾、分類之寶特瓶中,可明確辨認為台資企業「康師傅」的飲料空瓶)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專案執行 陳姿蓉表示,海洋廢棄物無分國界,國際間須共同應對,而非都是他人之責。若就台灣本島兩場監測資料結果發現,來自台灣自產的寶特瓶佔絕對多數。而寶特瓶、塑膠容器為環保署的公告應回收項目,反映仍有改善空間。協會呼籲台灣環保署檢視回收系統是否存在缺漏,同時提醒消費者與業者共同肩負源頭減量的責任。
後續工作
9月15日 (周六) 為「國際淨灘日」(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各環團代表呼籲公眾積極參與的同時,也主動舉辦品牌調查行動,根治在地對應愈來愈多海洋垃圾的挑戰。
參與機構:
香港:上山下海執垃圾、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美麗海岸關注組、郊野小精靈、搞乜東東、Trailwatch、環保觸覺、綠惜地球。
台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愛海的旅行」團體代表翁珍聖,以及海洋公民基金會。
本次發布並非最終結果,而是持續監督的工作,故呼籲大家響應參與,所收集數據,肯定能豐富調查質量,以利匯整為年度報告。
註:文中若出現「膠樽」等字眼,其意即為寶特瓶的香港慣用語彙。
台灣媒體聯絡人: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孫瑋孜 零廢棄研究專員 0987-675-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