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哭樹-祭台北市信義路行道樹靈
2004/12/28

台北市的敦化南北路、仁愛路及仰德大道為何高貴美麗?沿途的房地產價值為何居台北之冠?此乃林蔭大道之高大綠樹的加持,並使當地居民有著無限的榮耀與自信。綠化,乃都市景觀的靈魂,台北市自民國83年為台北市長第一次民選,設立大安森林公園後,除社區內零星的小公園外,始終未曾考慮增加台北市區的植樹綠化面積,使生活壓力沉重的台北市民擁有視覺享受,並感身心舒暢!在忠孝東路、羅斯福路上捷運完工多年仍遲遲不見二條主要幹道植栽綠樹時,台北市政府又將「劊子手」伸向信義路上之行道樹,從去年移植(等同賜死)新生南路、永康街、金山南路間的行道樹,到最近信義路師大附中段,我們實為那超過1800多株的樹靈感到心疼與不捨。

行道樹的功能可美化環境、淨化空氣、減輕噪音,這是台北市民企求多多益善的寶物;然台北市政府卻反其道而行,為捷運工程,一味粗魯地將信義路上的的樹移植到山豬窟掩埋場,而不思索是否有必要全面移植行道樹、及如何將傷害減到最輕的工法,致這些高齡的行道樹終遭被垃圾掩埋。歷經數十年漫長歲月培育,才能卓然有成的林蔭大道,是飽經風霜、走過時間、走過歷史的見證人,與我們社會的發展、生活作息密切相關,其種植之背景、事蹟,與地方特色更是最寶貴的在地文化之一部分。台北市政府此番粗魯「虐樹」作為,實叫居民心何以堪、情何以堪。

台北市目前的樣貌,以水泥為背景,工地為連貫,穿插幾棵小樹為點綴,很難想像一個號稱國際化的都市,景觀竟如此的貧乏。「京都議定書」明年二月將生效,簽約國莫不卯足勁想法子換取排放二氧化碳的額度,其中增加綠化面積便是方法之一,試問馬市長,樹砍了如何與國際的「京都議定書」接軌?當馬市長企圖將台北市打造成一個國際化的城市,更應該思索如何使台北市成為一座對生物友善的城市。

在此「祭」無辜的「樹靈」外,我們要求台北市政府
一、重新檢討樹木全面移植政策之必要性及妥適性。
二、若樹木無可避免必須被移植,應提供被移植樹木良好生態環境以利其生存,並嚴格追蹤後續處理情形。
三、為符國際城市生態綠化發展原則,應力行全市植樹綠化政策,設定逐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之目標;並積極遵循生物多樣性法則,打造臺北市成為「對生物友善」之模範城市。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