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野十歲了!如果要你只用一句話,你會說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團體呢?環保團體?保育團體?十年前我們創會的原始理念就是,我們當然倡議環保,我們用法律介入環境議題,但我們不只是環保或保育團體,而是一個「永續經濟團體」。常常有企業主抱怨環保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其實,我們並不反對經濟,但我們確實近年來完全不顧環境承載力的經濟發展,我們更反對付出自己與下一代的生命健康為代價,只顧著短視近利的經濟模式。
當財團與國家宣稱他們可以為我們賺進多少GDP時,我們應該立刻反省,這些錢,進了誰的口袋?是不是只集中在少數人的口袋?為了少數人的獲利,我們付出了什麼代價?我們讓他們使用最便宜的水、電、土地,然後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農漁產品嚴重污染、鄉鎮宛如死城,這樣倒貼流血的產業,有什麼永續可言?(參延伸閱讀)
我們認為所有的產業、交通等等開發行為,都應依據環境基本法第三條:「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對環境有嚴重不良影響或有危害之虞者,應環境保護優先」的精神;同時,應該徹底落實資訊公開精神,讓人民能夠及時、以他們能夠了解的方式,知道自己身邊的環境發生了什麼事,並且能夠參與決策,他們的聲音,甚至那些非人生命,例如老樹、海豚的聲音,都能真正納入決策的過程。我們支持「永續、共生的經濟型態」。永續共生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精神,當我們滿足自己的需求時,也不能犧牲下一代,讓他們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如同甘地所言:「地球可以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但無法滿足任何一個人的貪婪。」
延伸閱讀:
關於所謂的「經濟發展」如何由邊陲之人,甚至全民付出沉痛代價來成全,六輕是最好的例子。延伸閱讀請參:
2. 《南風》攝影集,鐘聖雄、許震唐,衛城出版;及公視新聞議題中心「南風」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