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珍古德博士的一封公開信
編輯部
2009/06/15

親愛的珍古德博士

歡迎回到台灣,或16世紀葡萄牙人讚嘆的福爾摩莎(美麗之島)─昔日其登陸的東北角海岸現在已成為第七和第八座核子反應爐的所在地。

相信您必定知道台灣生物多樣性之豐富,或許也曉得全球80種鯨類中有30種正在─或曾經在─島嶼周圍的海域裡悠游。

近年,一群數量稀少的白海豚(也叫作媽祖魚或印太洋駝海豚)族群已然成為台灣西部違反永續發展的開發案之象徵。自2002年至今的科學研究顯示,台灣的白海豚族群定棲在苗栗縣到台南縣的近岸淺海,有別於其他族群,也與其他族群隔離,數量遠少於100頭,並且正遭受大量人類活動的嚴重威脅。基於上述原因,世界自然保育聯盟 (IUCN)在2008年8月已將此族群列為極危等級 (Critically Endangered)。

主要的威脅有河口淡水注入減少、水下噪音、空氣污染與水污染,因填海造陸導致棲地消失以及漁具誤纏。前四項原因和西海岸沿岸或河川上游的開發案有關,最末項則起因於漁場及水產養殖受到汙染對漁民造成沉重的經濟壓力。

這些威脅不僅會影響白海豚,也會影響到台灣西部所有生命形式─包含人類─當然,還有食用產自台灣西部食物的人們。在您停留期間食用的部份食物,極有可能就來自台灣西部被污染的田地及水域。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前五名的電廠中,就有兩間電廠位於白海豚的棲地內,如果擴廠計畫通過,這份名單上很快就會增加第三間電廠。

為了回應綠黨與台灣數個環保團體3針對以上議題發起的運動,行政院督促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生物多樣性組─也就是今年永續發展論壇的主辦單位─考量威脅白海豚生存的因素,負責協調政府單位之間關於西海岸環境危機的因應對策。

然而我們必須失望地告訴您,政府的反應是空洞且無效的。自我們在2008年1月─將近一年半前─於行政院陳情迄今,僅舉辦兩次閉門跨部會議,沒有任何行動。即使農業委員會有權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劃設海豚的重要棲息環境(如重要棲地),仍無動作,甚至沒有討論;而生物多樣性組早在2008年8月有關白海豚的第一次會議中就要求提供棲地劃設計畫書(只有非政府組織提出詳盡且有科學根據的計畫書)。更早以前,在2007年9月於彰化舉辦的國際工作會議即已擬定一份白海豚的保育行動綱領,卻同樣被忽視。

身為一位科學家,您一定能體會我們面臨的另一種困難。儘管有在地NGOs的持續呼籲及由多國鯨類專家組成的諮詢小組提供建議,台灣仍舊忽視接受政府單位或企業委託研究以外的「科學」研究。關於台灣的鯨類與其棲地,台灣只有少數科學家撰寫客觀且經過同儕審查的報告。台灣鯨豚學會的創立者、台灣頂尖學府裡的一位教授是台灣學術界與政府倚賴的權威。此刻,台灣鯨豚學會正接受兩大開發業者的支持─台灣塑膠集團與台灣電力公司─進行海豚調查與撰寫報告。在第二次永續會會議裡,台灣鯨豚學會的代表向與會的政府官員及學者進行海豚調查報告時,在海豚分布的投影片呈現上,已確知有海豚悠游的彰化縣竟變成沒有海豚分布,該名代表其他報告的引用文獻中卻也引用了確認彰化縣分布的報告。

幸好NGOs即時突顯並質問此缺失,報告者則回應其當前調查並未涵蓋該區域。巧合的是,政府恰好計畫在此區興建極具爭議的石化園區,開發島上多樣性最豐富的潮間帶之ㄧ。更諷刺的是,與此案相關的兩個環境影響評估會議正好與此論壇的開幕日同天舉行。

在此區推動高污染及高耗水的開發案是前任與現任政府的共同特徵。附上一份列表,列出一些我提及的重大開發計畫

我們懇切地期望今年的永續發展國際論壇能形成有效的討論,願您能和我們齊聲呼籲台灣政府『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倘若行政院不鞭策轄下單位採取行動,那麼這個論壇、駝海豚會議與任何永續會召開有關永續發展的會議,都是沒有意義的。

謹附上2007年保育行動綱領的六項建議。為了白海豚及台灣野地生命與人類社群,我們企盼您能在論壇中呼籲政府正視此議題並立即採取行動。

編輯部
關鍵字
#台灣白海豚
#守護國土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