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國共兩黨的吳胡會在經濟議題外,還順便把大熊貓來台的事再敲定了一次,而且根據報載,新任農委會主委在立委質詢的時候甚至回答:原則上是希望熊貓愈快來愈好、對促進觀光也有助益、台北市動物園準備得最好、經過審查後應該就可以來台灣…等新政府的主觀立場。奇怪的是,過去反對大熊貓來台的專家學者們,到目前都還沒有人對這樣的立場表達意見。
對於大熊貓來台一事,我的基本看法是反對的。其一,是我反對將野生動物「物化」成為人類運用的工具,因為中國在過去這幾十年間,送出大熊貓的時候幾乎都與政治目的有關,而且很少修飾或不談其所圖;其二,台灣沒有一個動物園或學術團體對大熊貓的保育有過貢獻,實在受之有愧;其三,牠們很花錢,勢必會影響對本土物種的保育經費;其四,我們很有可能會浪費兩隻具有繁殖潛力的個體(雖然近幾年四川臥龍繳出了傲人的繁殖紀錄,但世界上其他所有的地方都仍然非常的不理想)。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台灣政府無論是接受或不接受大熊貓,其出發點也是政治考量多於動物保育、生命關懷或人道考量的;而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是政治考 量優先,就一定會搖擺。因此,雖然近二十年來台灣不只一次拒絕過大熊貓,但仍然讓人不放心,因為過去最常提到的回絕理由不是「反統戰」、「反矮化」,就是 「反滲透」等政治語言。即使是兩年前,由農委會組成的專家小組所做出的否決理由,亦不難看出其中政治正確的痕跡。例如,要求大熊貓來台需要「取得保育團體 支持之共識」,其實就是間接的要申請單位知難而退,因為那是不可能的。至於,另外一項需要所有申請者先蓋好照養場所的要求,則除了像是緩兵之計外,也看不 出其中的保育考量,更何況,除非是有意鼓勵大家在通過後不考慮人道的輪流借展大熊貓,否則反而有浪費之嫌。
現在,聽到新政府各種歡迎、樂見大熊貓來台的說法,更強化了我的擔憂,因為,雖然我不知道贊成背後的真正原因為何,但是應該和「改善兩岸關係」有些關聯 吧!未來有可能翻案而贊成嗎?當然有可能,現在甚至連「乾脆換一批傾向支持的學者再審一次」或「也可以不召開專家會議」的聲音都已經出現了,顯然,只要是 政治正確掛帥,就什麼都有可能。
在這種無論歡迎來或反對來都可能是高層政策決定的情形下,專業審查該如何自處才不至於進退失據?其實,只要不隨政治氛圍起舞就可以了。因此,在進行專業審 查的時候,當然應該要將所有的反對意見記錄下來,畢竟這些都是主流的專業意見;但同時也應該要討論出一些合情合理、符合比例原則的輸入條件,因為這非常可 能也是主流的民意。
我會建議的條件包括:1.來台的大熊貓不具繁殖潛力,或接受機構要提出不會造成浪費的具體安排;2.申請者有能力長期且妥善的照養牠們及下一代;3.申請 者需做出承諾將對大熊貓的保育做出貢獻且具體可行;和4.申請者需同時做出具體可行的承諾:將對台灣的野生動物保育做出對等的貢獻。而如果有兩個以上的機 構都有興趣作為接受方,則可以比較所開出的各種承諾,再選擇對保育最有利的一方去執行。
如果主其事者最後接受了主流專業意見而婉拒了大熊貓,也希望是以野生動物的保育為出發點,甚至無條件的加碼保育。當然,在沒有大熊貓來台之下,又要主管機 關或台灣社會實質增加對保育的投入,似乎缺乏了直接誘因。但是,也正是在這樣的時機,更能展現我們早已經不以功利判斷為依歸的「真保育」精神。不是嗎?
還記得九○年代初期,我們因為犀牛角、虎骨、熊膽等傳統藥材的走私問題,備受國際撻伐,甚至還遭到美國的貿易制裁。當時,政府正面回應了那波強大的內外壓 力,立即增加了對野生動物保育的關注和預算(比較阿Q的說法是:危機帶來轉機);而那次危機處裡之後,一直到現在,即使沒有危機(或誘因)出現,政府和民 間仍然逐年的增加對保育的投入。顯見,大家已經不再單純的以近利的角度來思考保育的價值了。
(原文 The problem in mixing politics and mammals 刊於 Taipei Times Tuesday, Jun 03, 2008, Page 8,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08/06/03/2003413651 )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Taipei Times 2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