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漁到哪裡去了?
熱愛吃海鮮的台灣人,這幾年來,應該有深刻的感受:海漁越來越難買到,養殖漁業漸漸取代枯竭的海洋漁源,於是,海洋環境教育聚焦於食漁教育與永續漁業的倡議。
促進成立「台灣西海岸永續漁業推動平台」
因應海洋資源枯竭,本協會透過2020年全國NGOs環境會議,向總統提出成立「台灣西海岸永續漁業推動平台」建言,而漁業署也於2021年成立平台會議,並於2021年5月召開第一次會議,面對分分秒秒都在消逝的海洋資源,我們審慎的評估目前海洋生態與漁業資源最迫切的幾個議題,並會議中提出討論。
導正並提升「電協金」的綜效
首先,「電力開發協助金運用與監督管理[楊士慧1] 辦法」於2017年修正公布後,還是遲遲不見離岸風力發電投注於漁業生態資源的身影,由於台灣西部海域近沿海漁民未來10年間將面臨大規模的離岸風機建設,不只是工程開發的干擾,大面積的作業漁場亦將被風場佔據,屆時漁民將不可避免的被推向轉型之路,而電協金在協助漁業關鍵轉型的這個階段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關於海洋環境未來如何變化,離岸風機施工前中後的環境影響,也需要非常大量的科學研究來深入了解;經過平台會議的討論過後,經濟部終於在2022年5月公布了新的「電力開發協助金運用與監督管理辦法」,內容新增了離岸風力發電的提撥比例,但本協會對於相關運用方法仍有意見。
漁會角色的調和
台灣西部沿近海漁業多為家計型漁業,每年為台灣創造上百億產值,從事漁業的勞動力人口支撐著無數家庭,而漁業及漁村所衍生出的傳統文化,更是台灣西岸不可或缺的風景,這些受到離岸風機開發影響的經濟及社會活動,應透過電協金的妥善運用來獲得幫助;然而當我們檢視電協金的運用分配機制,發現竟有38.5%的經費將直接進入漁會,不論是事前審查或事後監督,都只透過漁會系統來設立管理委員會,漁會對於電協金的運用是否真能照顧到漁民生計,應公開透明經大眾檢視。
另外,廣大的漁民中尚有部分漁民認為漁會不能代表漁民,甚至拒絕加入漁會系統,而「電力開發協助金運用與監督管理辦法」當中,不論是補助行電協金或是專案型電協金,都必須透或農漁會或是立案的機構或團體才能申請,這對沒有加入漁會的漁民完全不公平,受到影響卻無法得到補償或補助,後續的資源從何而來都是問號。而漁會當中的成員有養殖漁業與漁撈作業,其受影響的程度也不盡相同,這些議題本會於「台灣西海岸永續漁業推動平台」中都將陸續提出討論,以獲得電協金應用之最大綜效。
為海洋盡心力
本協會彙整國內外專家學者意見,於2022年透過「台灣西海岸用續漁業推動平台」提出以下建議:
1. 精進補償漁民損失措施
有鑑於風機業者對於漁民之補償措施並未完善,且部分漁民無法提出可能的經濟損失,常使業者與漁民溝通困難且衝突不斷,應蒐集更多台灣「西部」海域漁網漁具及漁獲量的資料,蒐集國外風場開發補償漁民的案例,以便未來擬定更公平的補償措施,並且檢討過往開發商沒有詳細資料作為依據的補償方案。
2.細緻有效益的休漁政策
即便政府提供休漁補貼,也無法有效管理漁業資源,導致漁民雖配合休漁,但是過度捕撈的現象依然存在,在漁源枯竭的情況下,海洋生態失衡,國家公帑也沒有花在刀口上,在缺乏數據的現況下,請漁業署針對過漁情形提出有效之因應政策,並隨時滾動式調整。休漁補貼的政策應適時調整,並針對特定生物之繁殖季進行休漁。確實編列人力預算進行有效的執法,以及海洋資源的持續監測,並請漁業署提出「永續漁業」之政策願景及時程規劃。
3.評估不永續漁具的退場及轉型
由於台灣西部海域刺網及拖網作業頻繁,請求漁業署做出以下政策及成果報告:三海浬禁止拖網的執行回顧與展望、全面禁止流刺網之評估、台灣「西部」海域之刺網收購或轉型之執行成果報告。
4.提供人工漁礁科學研究資料
針對離岸風機業者聲稱離岸風機機組將會帶來人工漁礁之效應,可以達到生態升級之效果,惟原本泥沙底質的海域,因風機建造而改變其地景地貌,就算增加數種礁岩性魚種,但原有的泥沙地或底棲性魚類棲地明顯減少,單就這個現象來論述生物多樣性並給予正面評價,未免有將生態議題淺碟化之疑慮,在該海域刻意製造礁岩魚類適合的環境,勢必排擠原有生物之資源,甚至可能是礁岩性魚種變成強勢物種,致使原有生物減少,守護環境及保育野生動物應是努力維持其「原本的」棲地環境,並致力於該生態系之平衡。科學研究發現台灣白海豚主要的食物之一為主要棲息於沿海砂泥底質海域及河口區的石首魚,將該魚種的棲地破壞,恐致使台灣白海豚的食源減少,這在保育白海豚的行動上恐開倒車。請漁業署提供台灣成功之人工漁礁資料。
5.揭露海洋廢棄物及幽靈漁具治理成效
海洋廢棄物及幽靈漁具已成為海洋生物的隱患,每年因海洋廢棄物及幽靈漁具致死的生物是生態調查的黑數,請相關單位針對海洋廢棄物及幽靈漁具的治理成效提供相關報告。
討海人與台灣白海豚共好
本協會於2023年將持續參與「台灣西海岸永續漁業推動平台」,並針對上述議題持續監督相關單位,期盼此平台真能達到讓西海岸的漁業永續、生態永續,讓生活在台灣西海岸的台灣白海豚跟討海人一起共存共榮,共享這片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