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電力供需報告看四接爭議
今年6月初,媒體曾報導經濟部將於6月中公布新版《全國電力供需報告》,並預告2028年前穩定供電無虞[1],詎料報告公布時間一直延宕,台電並在7月7日協和電廠改建案環評會前,召開記者會宣稱:四接不蓋恐釀北東大停電[2]。直到同月22日,能源局終於公布110年度報告[3],與前次報告在去年5月中公布相較,足足晚了2個多月。
台電宣稱北東將大停電的理由為:協和與核二機組陸續除役後,2025年該區僅剩和平電廠130萬瓩,供電缺口將達470萬瓩,靠其他區域輸電安全上限為420萬瓩[4]。然依全國電力供需報告:核二廠1號機去年已除役,2號機將於2023年3月屆齡除役,協和3、4號機則將於2024年底除役;而協和新1、2號機預計分別於2027、2028年中始陸續商轉,舊機組除役至新機組商轉間,有長達2年半至3年半的空缺。
期間2025、2026年備用容量率分別高達16.7%及19%,均高於目標值的15%,顯未因協和舊機組已除役,新機組尚未商轉,而有台電預告的缺電問題。而2027、2028年備用容量率更高達18.5%及22.8%,若扣除協和新機組的裝置容量,換算備用量率仍有15.4%及16.7%,[5]亦高於目標值,而無缺電問題。
若以輸電能力差50萬瓩,作為缺電理由。除輸電能力是否無法改善?本有疑問外。台電僅分析大型核、火機組之消長,亦不合理。依全國電力供需報告,2022年至2028年間,再生能源預估將增加2,985萬瓩,約為協和2部新機組的11.5倍,其中必然有部分設於北東電網範圍內。而搭配再生能源維持系統穩定的儲能設備,預估也將在2025年前,增加100萬瓩。
此外,政府既主張非核家園政策,全國電力供需報告就公投後的核四,僅表示不啟封,而未有轉型或拆廠計畫,令人擔心日後又會成為政黨鬥爭的工具。若北東電網真有電源過少之疑慮,實應評估將核四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
新版全國電力供需報告指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15.1%,未達原目標20%,主因係用電需求高成長,須提高全國總發電量因應;燃氣發電部分,則預估2022年至2028年間淨增加1,697萬瓩,約為協和2部新機組的6.5倍。
政府除應檢討過去不惜犧牲生態環境與國民健康,也要無止境滿足用電成長的「以需定供」,轉型為依照生態及健康承載力,決定能能源供給的「以供定需」;並應透過工業電價合理化,促使產業積極節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於設置新電廠時,亦應評估以再生能源取代燃氣火力電廠。
規劃填海造地14.5公頃的四接東移方案,預計2032年始完工,距淨零排放目標年2050年僅剩18年,更應評估一開始就改建為再生能源電廠,除避免未來因碳排問題高度閒置外,亦可降低我國能源結構過度偏重天然氣,易受國際局勢影響的風險。
(蔡雅瀅/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
[1] 2022.06.09工商時報「新版「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2028年前穩定供電無虞」報導
https://readers.ctee.com.tw/cm/20220609/a04aa4/1188456/share
[2] 2022.07.08工商時報「台電:四接不蓋 恐釀北東大停電」報導
[3] 110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wHandMenuFile.ashx?file_id=10995
[4] 2022.07.07台電「友善環境再升級 協和計畫填地區東移 完全保留海扇及潛堤區珊瑚」新聞稿
扣除協和新機組的備用容量率:
116年:(4,961-130-4,186)/4,186=645/4,186=15.4%
117年:(5,228-260-4,256)/4,256=712/4,25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