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文魯彬理事長於2005/6/20-6/21在經濟部所主辦之「全國能源會議」書面發言:
大哉問(一)國內生產毛額
------------
收信人:全國能源會議
寄信人:文魯彬 理事長 [email protected]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www.wildatheart.org.tw
二○○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大哉問(一):國內生產毛額
如果有位來自火星的外星人,觀察到我們在台北舉行為期兩天的全國能源會議,可能會誤以為會議主題是「能源經濟新契機」。會議進行期間,未有任何報告人及與會人員提出的一百多條意見中,都鮮少表示出危機意識,或對會議任一項基本前提提出質疑。謝長廷院長在開幕致詞中表示,這場會議「絕對不是大拜拜」。言猶在耳,但事實顯然與之悖離。
此次會議是民進黨自二○○○年執政以來首次舉行的同類會議(上次全國能源會議是於一九九八年舉行)。同樣令人側目的,是會議內容了無新意,及其對全球溫室效應所持的駝鳥心態。此次會議是以「永續性」為出發點,不過,其關注的永續性,似為政策與措施的永續性,而主事者的思維,依舊把台灣視為光復大陸前暫時棲身地的政府與產業(以及政黨──就二○○○年以前的「國民黨公司」而言)。
會議期間,無論是主辦單位(經濟部),或是報告人(業界代表、教授),皆未對下列議項提出質疑:台灣是否有必要達到預期經濟成長目標,是否有必要持續不斷發展;台灣是否有必要繼續採用傳統衡量發展的指標;以及所謂「發展」,究竟為何?我在場越是聆聽,越是感嘆全台普遍的環境浩劫,並思忖我們賴以衡量經濟福祉的主要基準──國內生產毛額──可能與之有關。
美國消費者運動之父勞夫耐德(Ralph Nader)注意到:每次發生交通事故,國內生產毛額便會上升。加拿大媒體基金會(Canadian Media Foundation)也在電視播出許多同樣效果的廣告:每砍伐一片森林,便多診斷出一名癌症病患;每發生一次油輪漏油事件,以國內生產毛額為主要指標的經濟,便受到一次正面鼓舞。
要衡量事情發展良莠與否──或更切合此次會議的主題,要評斷全球溫室效應及京都議定書的因應措施是否可行──為什麼非得奉國內生產毛額為圭臬?以下一篇網路(dragonknight.com)上的笑話,或許可用以描述台灣對於能源經濟的爭論。
兩個聰明的經濟學天才青年,經常為了一些高深的經濟學理論爭辯不休。一天飯後一起去散步,為了某個數學驗證的證明兩位傑出青年又爭執了起來,正在難分高下的時候,突然發現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
甲就對乙說:「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願意出五千萬。」
五千萬的誘惑可真不小,吃還是不吃呢?
乙掏出紙筆,進行了精確的數學計算,很快得出了經濟學上的最佳報酬率解:『吃!』
於是甲損失了五千萬,當然,乙的這頓加菜吃的也並不輕鬆。
兩個人繼續散步,突然又發現另一堆狗屎,這時候乙開始劇烈的反胃,而甲也有點心疼剛才花掉的五千萬了。
於是乙對甲說:「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給你五千萬。」於是,不同的計算方法,相同的計算結果──『吃!』
甲心滿意足的收回了五千萬,而乙似乎也找到了一點心理平衡。
可是突然間,天才們同時嚎啕大哭:鬧了半天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卻白白的吃了兩堆狗屎!他們怎麼也想不通,只好去請教他們的教授:一位著名的經濟學泰斗給他們解釋原因。
教授聽了兩位高足的故事,沒想到泰斗也嚎啕大哭起來。好不容易等情緒穩定了一點,只見經濟學泰斗顫巍巍的舉起一根手指頭,無比激動地說:「一億啊!~一億啊!我親愛的同學,我代表國家感謝你們,你們僅僅吃了兩堆狗屎,就為國家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貢獻了一億的產值!」
過度簡化嗎?也許吧。但正是此種分析方式,開始在世界上許多大學發生支配力量。甚者,如果我們看看「汽車殘骸經濟」(car wreck economy)其他層面──像是在美國與台灣,有人認為自殺、離婚、流行性疾病、國內暴力、兇殺、監禁等,似與經濟成長(以國內生產毛額為衡量指標)有關──那麼,或許我們的政府以及所謂的「專家學者」們看待能源議題時,便會自國民生產毛額以外的觀點出發,進而激發出更具新意、更具永續性、更為普遍接受的解決之道。不然,我真不敢想像,下次舉行全國能源會議時,我們會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