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雙星與南北平衡 – 淺談故宮南院作為大故宮計畫替代方案之可能性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李菁琪/專職律師
2016/03/18

充滿爭議的大故宮計畫目前已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階段,但由於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於今104年7月3日修正。其中,由於環評審查的管轄改以開發行為態樣區分,故目前大故宮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管轄權,從隸屬中央的環保署於105年1月4日移轉給台北市政府環保局。目前台北市政府的環評委原因未能參與先前舉辦的現場勘查與公聽會,恐難以作出適當的審查結論,故在地方團體與居民團體的強烈建議下,決定在進行審查程序前再行辦理現場勘查與公聽會程序。

故宮是博物館還是藝廊?

大故宮計畫的緣起,係為解決馬政府民國97年兩岸開放政策下,參觀人次大幅成長造成人潮壅擠、服務空間不足的窘境;預計以兩百餘億新台幣的經費擴建現有的台北故宮展場,以配合馬英九總統「文化興國」政策,提供更多的展覽空間,並提升台北故宮的國際地位[1]。然而,探究博物館的使命,應當不僅僅有提供民眾參觀而已;依據國際博物館協會[2]的定義,博物館系基於社會的信任,以寓教於樂之目的,肩負著蒐集、保存、研究、展示藏品的任務[3]。從此目的觀察可得知,故宮博物院作為我國最高層級之博物館,其任務除展示藏品外,亦應包含教育、保存與研究藏品之責任;若故宮僅因來訪人次居高不下,為滿足川流不息的旅客而大幅擴建展場空間,而忽略長期展示藏品對於古文物的傷害,是否過於偏重其展示功能?博物館與藝廊最大的區別在於博物館尚有保存、研究藏品的任務,若今故宮偏廢其保存、研究藏品的使命,一概盲目的追求更高的造訪人次,毋寧是自降身價,把自己當成「全國最大藝廊」罷了。

 

大故宮計畫的原始目的:南北雙星與文化均富

此外,故宮南院近日風光開幕,但目前藏品品質數量與故宮北院相比有如雲泥,就連電影「十二生肖」的道具獸首都能據以作為開幕宣傳賣點。故宮北院藏品珍寶無數,需要更大的展示空間,而故宮南院一片空蕩,尚待購入更多藏品充實展間;兩相對照之下更覺得故宮南院命運乖舛。故宮博物院作為全國最高層級的博物館,亦屬於文教機構肩負著教育任務,當大台北地區的孩子只要花一個小時以內的車程即可親近這些無價的國寶,但中南部的學童卻難以接近這些稀世珍寶。在南北、城鄉教育資源已經失衡的當下,將兩百餘億的預算投注在故宮北院,讓擁有較為充裕教育資源的北部地區學童看更多、更豐富的藏品似乎有錦上添花之嫌。不如將故宮北院部分藏品長期於故宮南院展出,或以定期巡迴輪展的方式,讓我們的國寶主動走出「天龍國」,使南台灣的學童可以更容易親近故宮的稀世珍藏。如此一來不僅能稍為平衡已然失衡的文化教育資源,又可以解決故宮北院展覽空間不足問題,更能帶動地方觀光發展。

藉由大量分流故宮北院的藏品,而非僅僅以「借展」的方式,短期展出翠玉白菜、肉形石等晚清工藝品,相信故宮南院必定將會如北院般熠熠閃亮。如此一來故宮不但能夠解決北院空間不足問題,也同時大幅增加了故宮南院的知名度與可看性。

 

大故宮計畫應從全國性的宏觀視野出發

大故宮計畫之計畫目的既從國家文化建設的宏觀視野出發,並以「型塑典藏新活力,創造故宮新價值」為願景,除戮力提升典藏、保存、研究、展覽、教育及娛樂等現代化博物館功能外,更希望能藉此帶動國內文化觀光產業的發展[4]。由此可見,打造「南北雙星」,促進「文化均富」的大故宮計畫[5],顯然不僅僅涉及對地方環境的影響;並從上述大故宮計畫帶動國內文化觀光產業發展的目的,大故宮計畫既然涉及全國性之文化觀光政策,更應交由中央作為環評主管機關,方能為全面性的審查。

【延伸閱讀】

大故宮計畫懶人包

大故宮計畫硬塞外雙溪 犧牲生活居民反對

「大故宮」擴建說明會 民眾不支持 建議以南院為替代方案
 



[1] 大故宮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第5-1頁、8-13頁。

[3] A museum is a non-profit, permanent institution in the service of society and its development, open to the public, which acquires, conserves, researches, communicates and exhibits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its environment for the purposes of education, study and enjoyment.

[4] 大故宮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 頁8-13。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李菁琪/專職律師
關鍵字
#南院
#大故宮計畫
#守護國土山林
#故宮
#觀光
#陸客